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教务 > 教学建设 > 专业建设

关于开展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作者: 摄影: 审核: 责任编辑:365体育入口来源: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11日 14:53点击:

全校各单位: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总体部署,为规范教学管理,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科人才培养质量,现启动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编制范围

本次编制工作包括2022年招生的5个专科专业。专业基本信息表见附件1

二、总体原则

(一)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原则上按照《365体育入口关于编制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附件2,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执行。

(二)认真总结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经验以及往届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详见《指导意见》附表1

(三)专科专业课程编码自成体系,编码与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严格一一对应,且具有唯一性。详细规则见《指导意见》附表2

(四)培养方案由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学制与学分要求、全程教学计划、学时学分分布统计表表等内容构成,模板见《指导意见》附表3

(五)为平衡各学期教学压力,会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于第一学期开设应用文写作,其他学院在第二学期开设。

(六)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足、开齐实践课程,包括课内实验实训课、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课程设计、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市场调查、专业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全人发展素质教育等。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七)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以及行业产业对高等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进程安排

(一)学院编制培养方案(5月份)

学院成立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起草、论证工作,论证组成员原则上应包括知名高校同行、行业企业专家、教师代表等,成员必须为本行业专家,且行业企业专家人数占比不低于40%。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并审议通过,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签字盖章确认后,于62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提交365体育入口,电子版发送至邮箱8625@whxy.edu.cn,纸质版一式一份报送至365体育入口教研科(行政楼117-2办公室)。

(二)综合评审阶段(6月份)

365体育入口对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形式审查,同时,学院邀请或组织相关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审定。

学校将同步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根据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后报送365体育入口审定稿。

(三)定稿及印制(7月中上旬)

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定稿)由365体育入口提交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印制版进行签字确认,365体育入口组织印制。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调研论证

要做好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确保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教学内容充实丰富。

(二)加强分工协同

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成立由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学院院长和教学副院长分别审核把关,各司其责。学院院长为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专业需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负责人,由教学副院长牵头组织并认真落实好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

(三)加强归档整理

学院须形成可查证的详细的支撑材料,保留或补充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的所有工作痕迹,尤其是所有的手写原始材料,包括研讨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教学工作会议记录、调研记录、论证会记录等,及时保存、整理、归档、备查。

(四)加强执行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得随意改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调整,严格按照《365体育入口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武院政字〔202086号)执行。

 

联 系 人:毛一鸣

联系方式:812996997044

 

附件1:2022年专科专业基本信息表

附件2:365体育入口关于编制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365体育入口

202259

 

附件1

2022年专科专业基本信息表

 

序号

教学单位

专业名称

校内专业代码

专业大类

专业类

1

会计学院

大数据与会计

Z530302

财经商贸大类

财务会计类

2

金融与经济学院

金融服务与管理

Z530201

财经商贸大类

金融类

3

管理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

Z530601

财经商贸大类

工商管理类

4

法学院

法律事务

Z580401

公安与司法大类

法律实务类

5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Z570201

教育与体育大类

语言类

 

附件2

365体育入口关于编制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我校专科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专科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特对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专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意识、职业精神为重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编制原则

(一)育人为本,五育并举

坚持以生为本,推进传授基础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增强职业素养“三位一体”,推进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优化德育智育体育,强化美育劳育,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标准引领,特色发展

参照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充分发挥经管法学科专业优势,柔性设置专业特色方向,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加强特色课程模块建设,凸显应用型和独特性。

(三)遵循规律,能力导向

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积极引入技能认证课程和企业实战训练项目,加强集中性实践教学,形成校企合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多层次、进阶式、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三、编制范围

所有招生专科专业。

四、编制要求

培养方案由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学制与学分要求、全程教学计划、学时学分分布等内容构成。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1.学校专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素养、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培养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描述。各专业可参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二)课程体系

专科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综合性实践课和全人发展素质教育等5大课程类别构成,各类课程按课程性质又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体系应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形成有效支撑。

1.通识课,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

2)通识教育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党史国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非经管类专业开设)、微积分(经管类专业开设)、大学英语(非英语类专业开设)或《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国家概况》《中国文化导论》(英语类专业开设)等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分为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指定选修课为《美学和艺术欣赏》和《大学生职业素养》,所有专科生必须选修。任意选修课包含人文素养与社会科学、科学探索与创新思维、生命关怀与社会认知、国际视野与国家安全等4个模块。

2.基础课,即核心基础课程。基础课是学生进入所学专业领域的先导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最核心的必修课程。每个专业设置6~8门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核心基础课程应尽可能打通。

3.专业课,即专业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

1)专业必修课是指为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2)专业选修课是本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着重培养专业技能,拓展专业视野,应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灵活设置特色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不少于3门课程,整体供选比不低于2:1

4.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结合专业岗位关键知识和能力需要,可分布设置在核心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中。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每个专业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

2)专业特色课程属于校本课程,一般为本专业自主开发和自主设置的课程。特色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独立性和办学特色,要尽量凸显专业的应用性和独特性。每个专业至少开设1~2门特色课程。

5.综合性实践课,即综合性实践课程。包括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学院个性化开设的1~2门综合实训课等。其中教学实习包括专业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市场调查、专业社会实践等。

6.全人发展素质教育由军事教育、劳动教育、体质测试、第二课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5个模块构成。

1)军事教育包含《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2门课程。

2)劳动教育以劳动周形式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可与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强劳动教育。

3)体质测试。学生在校期间须完成3次体质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后可获得学分。

4)第二课堂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健康生活素养、社会公民素养、文化艺术素养、科技创新素养、职业技能素养、跨文化交流素养、领袖力素养、国家安全素养等九方面内容。

5)创新创业教育除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3门课程外,学院还须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创新创业类课程1~2门。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

1.学制

专科专业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5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在规定年限内,按要求修满学分,满足毕业条件的,准予毕业。

2.学分

各专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30~135学分。其中:

1)通识课。除公共体育外的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公共体育32学时计1学分。根据专业实际,通识课最低须修满38~47学分。

2)基础课、专业课。含理论学时的课程16学时计1学分;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没有理论学时)、术科课32学时计1学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分配由各专业参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自行设置。

3)综合性实践课。统一按周计算,2周计1学分,1周计16学时。不足2周的计0.5学分。综合性实践课须修满13学分。

4)全人发展素质教育。军事理论32学时计1学分,军事训练2周计1学分,1周计16学时;劳动教育2周计1学分,1周计16学时;体质测试、第二课堂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学院自主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学分计算方式参照专业课。全人发展素质教育须修满16学分。

专科专业课程体系及学分设置详见附表1。原则上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选修课总学时数占比不少于10%,实践性教学学时数占比不少于50%

(四)全程教学计划表填写要求

1.课程类型和课程性质参照“课程体系”。

2.课程编码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编码与名称严格一一对应,且具有唯一性。编码规则详见附表2。专业特色课程的中文名称须用“*”标注。

3.学分、总学时、学时分配。填写规则参见“学制与学分要求”。“学时分配”栏的课内教学实践和独立设置实验实训,须区分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等类型,并在学时数后分别用★▲■●进行标识。综合性实践课学时数统一按周填写。

4.开设学期。学期分布应注意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均衡规划各学期课程教学环节的学分分布。

5.考核方式和开课部门。根据开设课程的具体要求与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6.全程教学计划表备注栏要注明专业课选修课学分修读的总体要求及各学期的学分分布情况。

(五)学时学分分布统计表填表要求详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附表3)备注说明。

五、组织实施

(一)相关学院(部)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加强统筹领导和组织实施。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等文件,把握教育部对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各方面要求;认真学习和掌握本指导意见相关精神和规定。

(二)相关学院(部)要成立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小组,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学情分析,全面了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结构需求。

(三)相关学院(部)应邀请知名高校同行、行业企业专家、校内教师及学生代表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科学论证,并认真分析总结前几届专业培养计划及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论证应注意围绕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的定位与表述是否准确、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全面,培养方案是否满足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四)培养方案一经制定完成,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有关审批程序执行。


附件2-附表1:专科专业课程体系及学分设置

附件2-附表2:专科专业课程编码规则表

附件2-附表3:2022版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Copyright By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365体育入口 - bat365官方网站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